曾受贊譽的“早間碰頭會”取消了
——火箭軍某旅堅持實事求是抓建基層的一段經歷
■解放軍報記者 鄒菲 特約記者 張新凱 通訊員 張帆
一個廣受贊譽的好做法,推廣不滿兩年便被果斷叫停,原因何在?帶著疑問,記者走進火箭軍某旅一探究竟。
這個好做法,是該旅推行近兩年的“早間碰頭會”制度。它被營連主官形象地比喻為抓實工作的“琴譜”,那時,大家常說:開好“早間碰頭會”,猶如彈好工作“前奏曲”。
“召開‘早間碰頭會’,是依據(jù)部隊建設實際情況采取的階段性工作方法?!痹撀妙I導介紹,兩年前,面對新裝備、新訓法、新要求,如何推動部隊快速形成戰(zhàn)斗力,成為該旅黨委一班人亟待攻關的難題,特別是當時他們需要邊抓營區(qū)基礎設施建設,邊抓練兵備戰(zhàn)。
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,為了加強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、提高工作效率,某營每天早上召集營連骨干,利用半個小時時間開個碰頭會,解決前一天的遺留問題,布置當天的各項工作任務。一段時間下來,這個營的建設進度和專業(yè)訓練水平都走在了兄弟單位前面。
于是,這一做法引起了旅機關的注意。經過詳細了解,他們認為“早間碰頭會”內容務實、高效,有助于推動現(xiàn)階段工作開展。隨后,該旅黨委決定將這一做法在全旅推廣,同時對“早間碰頭會”相關內容進行了規(guī)范:召開時間為每天早飯后半小時,參會人員限定為營連主官和班排骨干,會議內容主要研究部署當天具體工作以及需要協(xié)調解決的問題。
“早間碰頭會”的推行有力推動了該旅各項建設,在旅機關進行的多次追蹤測評中,基層官兵的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0%以上。但今年初,該旅再次對“早間碰頭會”進行追蹤測評時,官兵滿意度卻持續(xù)走低。
該旅政治工作部領導魏江龍在某營蹲點時也發(fā)現(xiàn),某班班長曹宗祥幾乎每晚都要為第二天早上的碰頭會撓頭。
“會上,大家都能圍繞班里工作說出個一二三,我若不講出點花樣來,就會顯得我們班好像一天到晚沒做事。”曹宗祥說,以前擔負的任務多,有時碰頭會的時間都不夠用。但現(xiàn)在營區(qū)建設基本完成了,工作任務也沒那么多了,為了在碰頭會上“刷存在感”,很多時候不得不把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拿出來說道說道。
深入多個單位了解情況后,魏江龍發(fā)現(xiàn),確如曹宗祥所說,很多基層骨干在“早間碰頭會”上為了說事而說事,并且前一天還要花費大量時間準備,牽扯了過多精力。
蹲點歸來,魏江龍向旅黨委反映了這個問題,引起了高度重視。該旅隨即組織人員多方走訪調研。調研中,官兵們對碰頭會的態(tài)度差別很大:否定的一方認為,現(xiàn)在營區(qū)建設大部分完工了,工作、訓練都已步入正軌,老辦法已不再適應新情況了;肯定的一方則認為,“早間碰頭會”經過了實踐檢驗,不能因為測評結果一時走低,就徹底否定它。
面對官兵的爭議,該旅黨委一班人則認為:雖然“早間碰頭會”在此之前有助于統(tǒng)籌安排各項工作,帶來了好的效果,但部隊當前的主要任務,已從施工建設與抓訓并舉,向深入開展練兵備戰(zhàn)轉變,碰頭會的形式已不再適應當前形勢需要了。
“好做法也有‘保鮮期’。”該旅領導說,部隊建設發(fā)展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情況和問題也不同,還是要實事求是抓建基層,對不適應新情況、質效打折扣甚至阻礙部隊發(fā)展的經驗做法應當及時廢止。隨后,該旅黨委果斷叫停了施行近兩年的“早間碰頭會”制度。
前不久,某連受領新一輪合成訓練任務,眼看進場日期越來越近,該連連長侯夕峰抓緊時間帶領官兵固強補弱、專攻精練。如今“早間碰頭會”取消了,侯夕峰如釋重負:“旅里的務實舉措,讓我們能有更多時間鉚在訓練場,大家練兵備戰(zhàn)的勁頭更足了,聚力打贏的信心也更強了。”
“早間碰頭會”取消后,該旅還組織機關及各級干部骨干結合現(xiàn)階段工作任務,進行深入調查研究,梳理出10余條官兵滿意度低、跟不上部隊建設發(fā)展步伐的經驗做法,能調整的馬上調整、該取消的立即取消。
沒有了額外負擔,該旅官兵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、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,積極探索深化實戰(zhàn)化訓練新路徑,破解制約戰(zhàn)斗力生成難題,加速推動部隊建設高質量發(fā)展。
記者感言
好做法也有“保鮮期”
■鄒菲
事物總是處在發(fā)展變化之中?;鸺娔陈脹]有一味固守過去廣受贊譽的經驗做法,而是根據(jù)部隊當前建設發(fā)展實際、著眼新任務新情況,在廣泛調研基礎上,及時取消已不再適用的“早間碰頭會”,因勢而謀、應勢而動、順勢而為,值得稱贊。
這幾年,隨著體制編制改革的深入推進,部隊工作任務轉換、武器裝備更新?lián)Q代、實戰(zhàn)化練兵步伐全面加快,難免出現(xiàn)一些新情況新問題。在此過程中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曾經行之有效的舉措辦法明明已不再適應新形勢新變化,甚至開始起了反作用,但一些單位仍在堅持沿用。
比如新冠疫情防控,有的單位制訂的細化措施實在管用,但在執(zhí)行中卻出現(xiàn)了“有頭無尾”現(xiàn)象,明知道疫情緩解了,卻不及時調整,甚至仍要求按之前的有關規(guī)定抓落實,導致基層意見很大。須知,很多規(guī)定措施的出臺,都是為了解決某個階段的某些問題,有其特定的條件和背景。當情況發(fā)生改變或者問題已經解決,這些規(guī)定措施就應該及時退出歷史舞臺,否則就可能成為發(fā)展的阻力和障礙。
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事而制。好做法也有“保鮮期”。因此,各級在制訂政策、部署工作時,要堅持實事求是、與時俱進,尤其是思想觀念要跟上形勢發(fā)展變化,不能陷入經驗主義的窠臼,產生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。